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最新 >  >> 
上海借“势”创新发展“新风口” 做大科普产业
来源: 解放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22 17:56:42

2亿多用户在B站观看科技内容,科普产业化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


(资料图)

创新发展“新风口”:做大科普产业

■本报记者 黄海华

一说到科普,人们往往有一种惯性思维,将其与公益关联在一起。而在国际上,除了公益性科普事业,科普产业正以其饶有特色的发展模式,带动城市经济创新发展。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上海科技传播大会获悉,2022年上海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26.18%,位居全国前列,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。上海科技传播人才规模达5万余人。这两个数据颇有启发性。科创和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,上海是否可以借“势”做大科普产业?如何让科普产业助力上海的创新发展?

科普产业的边界无限宽广

一家科技场馆可以撬动多大的科普产业?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介绍,作为上海最大的科普事业群,上海科技馆也是上海科普产业链的中心环节之一,直接带动了一批市场主体的兴起。仅科普文创一项,就推出400多款产品,销售额逾600万元。在他看来,创新城市与科普产业是一个共生发展的关系。比如,美国的博物馆在带动税收、就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,2016年对美国经济的总影响达500亿美元,约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0.3%,提供了约72.62万个工作岗位。再如,在日本、德国、冰岛等国家,不少城市通过工业科普研学,打造具有城市产业特色的主题博物馆,让科普场馆成为城市地标,带动旅游业发展。

上海混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磊认为,科普产业的边界无限宽广,因为科普本质上是一种方法,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构知识、重塑知识和再表达知识,而且有无限的可连接性,可以辅助任何领域、任何学科。只要在这个领域有信息和知识的不对等,就有科普的用武之地;其次,科普很适合规模化生产,因为它非常有机会建立标准的生产流程,形成标准的产品;科普创作具备非常强的IP延展性,科普也是一种创作,可以无缝融入大文创产业,比如,融入衣服设计、游学产品、书店、线下“秀”场和文化综合体。“正是这些可能性,让我们看到了科普产业化非常美好的前景。”

“我是做科技成果转化的,但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在做硬科技的科普。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,中国经济处在从模式创新向科技创新转型的历史拐点,科普在这一转型期变得非常重要,因为原始创新能力对全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到2035年,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,科普将是非常重要的有力支撑之一。英国为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?在米磊看来,英国的科学家、企业家、政治家、投资人等广泛交流合作,做了很多工作,其中也包括科普,使得研究成果和产业可以快速深度融合。

前沿科技离我们越来越近

上海科普产业发展目前存在哪些不足?倪闽景认为,相关政策法规有所缺位,保障细则和规划布局不够;科普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,供需之间尚不平衡,特别是科普产品的质量急需提高;科普企业主体发育不足,市场化盈利能力不够强,产业化程度不够高,专门从事科普的企业少。

当下,需要关注哪些科普产业新变革和新趋势?米磊认为,新一轮科技革命向超微观、超宏观、超极端环境延伸。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行为,需要多种要素共同形成科创生态,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复杂性。

倪闽景认为,当下首先需要关注数字技术大变革。ChatGPT的出现,颠覆了科普产业乃至科普的核心和形态,需要重新反思创新学习的本质;其次,科普模式也在发生转变,从传统的知识输入,走向基于理解前沿创新的硬核科普,这需要科普产业来支撑;第三则是产业模式的再升级,正向高内容质量、高水平管理、高产品附加值等转变。

关于硬核科普,果壳创始人兼CEO嵇晓华也持有相似观点。他认为,过去20年互联网发展迅速,更多的是被流量驱动的科普,即普通公众感兴趣的生活科普。而生物医药、量子计算等技术由于过于前沿,在互联网平台上并没有得到特别好的推广。当下,前沿科技越来越爆炸性发展,不仅是公众,甚至政府决策也存在一个理解的门槛。“我建议加大对前沿科技的科普投入,不能只靠公益,要靠科普产业整体发展起来,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前沿科技。”

科普产业化发展前景看好

上海打造创新型国际大都市,要如何发展科普产业?市科委主任骆大进介绍,上海已先后推出10条不同主题的科普旅游线路。在产业政策方面,调动财税杠杆,利用税收优惠,吸纳海昌公园、乐高等市场主体成为本市科普基地,激励企业承担科普社会责任。“我们希望,通过加大科普产业化实践探索,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,引入竞争机制,促进科技研发、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融合发展。”

政策重塑可以带动产业升级,需要鼓励传统科普主体加快跨界融合。倪闽景说:“我们需要重新理解科普、产业化和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。要以市场化思维来满足个性化的公众需求,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要双向并进,加快促进城市创新。”

陈磊认为,科普产业化需政府引领、专家支撑以及企业的“前赴后继”。

“科普的难点在于公益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矛盾,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科普中来,尤其是让一线科学家把最前沿的技术进展和突破,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,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。”嵇晓华说。

记者从上海科技传播大会还获悉了一个数据——去年,有2亿多用户在B站观看科技内容,他们还非常关注新的科技热点。科普产业化有着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,发展前景看好。

(来源:解放日报)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